是以前的人,要求自己比較多?

還是現代人,都只要達到標準就好,不需要多做多餘的事?



一、 

成語“遊刃有餘“,在教育部國語辭典中的解釋 為----



好的廚師宰牛時刀刃在骨節間的空隙運轉,覺得空隙還很大。語本莊子˙養生主:彼節者有閒,而刀刃者無厚。以無厚入有閒,恢恢乎,其於遊刃有餘地矣。後以遊刃比喻對於事情能勝任愉快,從容而不費力。如:這件工作對他而言,有如庖丁解牛,遊刃亦作刃有。“



一定要有“多餘“的空間,才能讓刀刃遊走其間,運轉自如。

要是“剛剛好“,其實是不夠的。



二、 

以前練合唱時,有一位學姊指揮,在指導大家練唱時,

曾經告訴過大家,如何唱好一個“高音“的方法。



首先,要“想像“那個音階的高度。



然後想像“自己把聲音,從上而下,輕輕的放在那個音域的位置上“。

而不能像爬山樣的,勉強“搆“到那個高度。

那樣唱出來的音準,很可能有會 1/3 ~ 1/4音的音差。



我想她的意思,就是要想像比真實的那個音,還要“高出“一些的音準。

很輕鬆的放上去(唱出來),那個音的音色,就會很飽滿,不至於乾澀。



三、 

小時候家裡請客,媽媽總是做了滿滿一桌子的菜,多的眼花撩亂。

即使只請一兩位客人,也一定是做的,超過所有人能當場吃完的量。

然後等客人離去後,家裡還要吃好幾天的剩菜,也許才吃的完。



也向媽媽抱怨過,不必做那麼多嘛,害得我們吃都吃膩了!

她的解釋是,如果當場讓客人吃的盤底朝天,那一定是客人沒吃飽!!!

所以,做主人的寧可有一堆的剩菜,也不能讓客人餓到。



四、

“守時“的觀念,不只是要求“準時到達“,而最好是“提早到達“。

(其實,要每次都準時,還不是很容易做到的呢。)

早點出門,早點到,都給人多餘的時間,可以處理一些“偶發“事件。

當然,出發點是“未雨綢繆“,just in case.

如果沒有突發事件,是最好!但是,若有,也有預留出時間來處理。





上面的幾個例子中,也許有些已經過時了。

大家可以說,“其實不必這麼做,大家也過的很好“。

不過當回頭看看,老一輩的人,以前過著這麼“多慮“的生活。

再看看現代人,時常不願意花腦筋去假設,一些可能“不會“發生的狀況。

讓人覺得這兩者之間的“差距“,有時還真大!

老式想法的人,活在現代,大概會覺得相當無奈吧。

















Today's Visitors: 0 Total Visitors: 6
-----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missvl 的頭像
    missvl

    missvl

    missv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